
于艳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专业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沈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制定出台《沈阳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沈阳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确定了产业方向,即:建立“1+2+3+N”的产业布局体系,其中,“1”为未来产业,即前沿生物技术及其应用;“2”为主导产业,即改良型创新药和药械高端制造;“3”为转型升级产业,即鼓励化学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化学仿制药向高端制剂、低值耗材向高值耗材转型;“N”为配套产业,包括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CDMO、CRO、药械物流以及大健康产业(医美产业和特医食品)等。明确了空间布局,即:构建“一核两翼多组团”空间发展格局。支持浑南科技城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承载区,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企业云集的“产业创新之芯”。支持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发展抗体、重组蛋白、高端化学制剂等领域,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发展疫苗、眼药、细胞治疗、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打造我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协同发展的两翼。鼓励沈北新区建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综合性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大东区建设前沿生物技术和高端医疗器械孵化转化产业集聚区,新民市建设中药现代化创新智造产业集聚区,形成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组团。
在重点园区建设方面,按照以释放头部企业订单为牵引、打造“整零协同”共同体的思路,推进东软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园、德生生物制药产业园等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围绕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各环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统筹优质产业项目布局,以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东软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持续吸引了一批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入驻发展,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北方药谷德生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三生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内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专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以生物制药产业化和商品化为主要目标的国际标杆科技产业园区,带动包括药品开发、产业化,以及配套的原辅材料、耗材、工艺装备在内的全生态生物医药园区发展,促进世界生物制药行业创新技术和成果落户沈阳,推动东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预计总投资70亿元,规划占地30万平方米,将发展以现代生物药产业化为龙头,集生物制药、精准治疗、生物制药原材料、生物技术药物孵化器和高端生物工程装备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形式的五大基地: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生物药国际CDMO基地、生物制药原辅材料和耗材制造基地、生物制药核心工艺装备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7.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厂房、办公楼等建筑及附属设施,共13座。同时建设自动化智能工厂、集成化物流、智能化立体库、综合性仓储、无人值守厂区等数字化管理系统。现已建成投产,国内现阶段生产运行最大的真核细胞培养罐体投入使用,4个项目上线生产。二期规划占地11.4万平方米,分ABC三个阶段完成。二期项目A阶段工程于2022年9月21日正式开工,规划占地3.2万平方米,包括制剂车间、生产车间2座及附属设施4座。2024年底主体结构已完成竣工验收。二期B阶段正加速启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东北产能最大的生物制药原辅料及耗材生产基地,补齐生物制药产业链的短板。三期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研发中心、培训基地等功能设施,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正在规划阶段。
二、浑南科技城生物医药产业情况
浑南区具有较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2017年浑南区的“沈阳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这是沈阳市首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浑南区生物医药产业以东软数字医疗、成大生物、远大诺康和兴齐眼药等企业为龙头,已形成以东部泗水科技城为核心的眼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中部成大生物、远大诺康和新松医疗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西部东软数字医疗、东软熙康为龙头的数字医疗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三足鼎立的聚集态势。
1.专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沈阳市支持浑南科技城建设科创特区若干政策措施》下发以来,浑南区作为产业发展核心区域,正按照规划大力推进专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依据浑南科技城总体布局与区域产业基础,遵循“产业集聚、空间联动”原则,构建“3+1”的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园区体系,其中包含东软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园、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等专业化产业园区,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适宜发展空间。东软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园总投资80亿,以医疗设备研发生产和前沿技术应用为目标,部分区域已投入使用,后续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全面达产后产业规模可达200亿元。生物制药产业基地以成大生物等企业为核心,已吸引多家生物制药企业运营投产,成大生物的“15价HPV疫苗”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也在有序建设,未来整体产值可观。
2.园区专业化设施与服务建设
专业化设施方面,浑南区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物医药企业的特殊需求,确保符合企业环评要求。
一是更加突出人才主导作用。在荣誉激励上,对经认定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及各类人才,优先推荐参评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优秀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人文关爱上,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学校,其中A类人才可放宽至第三代子女。同时,向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绿卡”,持卡可在医疗保健定点医院享受就医和预约转诊“绿色通道”,其父母、配偶、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在贡献奖励上,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对引进的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及落户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经认定后给予资金奖励。
二是更加关注创新创业需求。在提升策源能力上,对院士及诺贝尔奖、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获得者及其他各类人才领衔建设的创新服务载体或实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连续三年,最多3万平方米的场地支持、累计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优先布局建设院士工作站,外籍院士可比照执行。在重大项目支持上,对新立项投资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择优按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最高20%的比例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贴,单个项目累计补贴不超过1亿元。在引育新质力量上,对在浑南落地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活动总决赛前五名的创新团队和项目,按照名次及贡献分别给予相应奖励,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三是更加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在要素保障上,积极支持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拨投结合、投资入股等方式,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对从沈阳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次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贷款贴息。在政务服务上,全面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综合运用“容缺受理”“延期补正”“承诺替代”等审批模式,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市场交易成本。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