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强对沈阳市种业的政策支持突破农业 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提案》(第415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7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段玉玺、孙科、代红艳、王玉成、徐长成、杜国栋委员:

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沈阳市种业的政策支持突破农业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推动构建高水平种业创新载体,培育种业发展潜力

近年来,市科技局注重加强高水平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已认定的各级创新平台按照绩效评价结果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撑。协助东亚种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单位获批建设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制亲本自交系20份,培育杂交新组合品种10份,转化玉米新品种10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面积达1500万亩以上,玉米种子销售量位居国内第五,“广适优质适宜规模化种植玉米新品种东单1331选育与推广”荣获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力争5-10年内在重大战略性新品种等领域获得10-15项突破性、原创性重大新成果,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源自主可控的国家级战略力量。支持东亚种业建设辽宁沈阳玉米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创建、培育省市级成果转化平台。目前,我市各级种业创新平台已达23个,近两年市财政资金补助和绩效奖励投入480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引领,优化种业创新生态

目前,我市拥有持证种子生产企业248家,虽然数量众多,但绝大多数是以蔬菜等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为主的小微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为解决种业企业“小弱散”的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我市相继出台《沈阳市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1-2023年)》《沈阳市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4-2026年)》,近三年已累计兑现市级奖补资金1100余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品种研发、设备升级改造、良种繁育和推广等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种业项目,近3年已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420万元,助力重点企业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和育繁推一体化能力。

三、进一步强化品种保护,加强良种示范推广

2021-2023年,为支持种业新品系培育,我市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书的品种,每个品种给予5万元奖励。为鼓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对在我市每年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和1万亩以上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经济作物品种,给予10万元奖励。目前,我市有地方特色、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农作物种子,主要是玉米杂交种和以番茄、辣椒、豇豆等为代表的蔬菜种子。2024年,玉米种子生产量5680万公斤,加工入库量5219万公斤,入库率91.9%,除供应本地市场外,在整个东华北春玉米种植区,甚至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除了玉米种子,沈阳谷雨种业有限公司的番茄种子、辣椒种子,新民、法库等县区生产的豇豆种子、芸豆种子,在全国各地的市场竞争力都很强。对特色种子,在关键农时季节和重大活动时,邀请主流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推广特色优良品种。

四、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种业市场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严厉打击套牌侵权违法行为,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发挥种业行业监管职能,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开展了春季农作物种子监管、夏季主要农作物制繁种基地检查、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和冬季农作物种子入库检查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制售假劣种子、生产经营非法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2024年,全市累计出动农业执法人员4461人次,检查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种植大户和畜禽种业企业2160家次,共办理行政处罚种子案件41起,涉案金额27.66万元,罚没违法收入38.9万元,罚没问题种子1634.5公斤。办理上级交办种子投诉举报案件及问题线索7件,进一步规范了种业市场秩序,为种业振兴打牢根基。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