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大力推进沈阳市科普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094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8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赵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沈阳市科普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挥政策培育引导作用

1.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十五部门联合转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学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并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积极推进开展科学教育。

2.市人社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2024年版“兴沈英才计划”,围绕沈阳市21条重点产业链和10大产业集群,突出产业发展,围绕人才“引、育、留、用”,精准有效引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坚持“全视角”引才、坚持“全链条”育才、坚持“全身心”留才,以强大的人资配置力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力度,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注重科普人才培养。市科协曾开展科普名师评选表彰,主要是为了表彰在青少年、社区居民和农民三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科普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供给。近年来,省科协开展了首席科技传播专家评比,市科协通过挖掘选树此类人群向省科协推荐,并以此形成了我市科普工作的人力资源库,保证了科普人才供给。

二、推动科普产业融合发展

1.推动科普与文旅结合,充分利用我市科普基地资源,市科协设计四条科普基地旅游线路,发行了手绘《沈阳趣味科普游导图》,与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沈阳趣味科普游》图书,对全市优秀的26家科普基地进行了文字、图片和视频介绍,向中小学校宣介科普基地资源,引导科普基地与中小学的“双进”促“双减”。鼓励科普基地设计开发文旅产品,目前,相当数量的科普基地提供具有基地特色的文创作用,如省科技馆和科学宫与德氏冷饮合作提出文创雪糕,沈师古生物博物馆提供手提袋、恐龙蛋等,还有一些科普基地为旅客提供印章服务等,科普与文旅的有效结合推动了科普产业的发展。

2.引导科普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近年来科普研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青少年在研学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基地提供的科学知识,也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观、学、践、研、论成为研学的必要环节,为青少年获得更多知识学会科学思考提供了有益场所。

3.组织开展假期科技营。今年2月25-27日,沈阳市第二中学、辽宁省科技馆、东北大学联合举办了2025年“科创英才,引领未来”沈阳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冬令营,全市近160名初中学生参加。沈阳二中分学年为参营的初中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科学课程,从人工智能进化史,到物理与生活科技,英语科幻影视欣赏,动手科学实验等。既有高端学术报告,也有将知识与前沿科技、生活实际相融合的跨学科融合课程,使参营的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三、加强科普宣传力度

1.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科普活动加强科普宣传。2024年沈阳市科技活动周紧紧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主题,专门组织了沈阳院士风采展、科技政策宣传、科普基地系列活动等百余场活动,推进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2.强化科普作品出版。市科协一直把科普宣传品的编辑工作作为科普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近20年来,先后围绕农村实用技术、公众身边科学、青少年心理、应急救护等等方面,与省市科技出版社联合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近50余套图书,获得中国科协重点支持,在科普资源缺乏时期为公众提供了科普供给,同时,每年制作科普挂图至少四期千余套,推动了科普资源建设。

3.做好专用知识科学普及。市文旅局充分发挥市考古所专业技术优势,大力向社会公众科普沈阳考古知识,让社会公众通过各种考古科普活动充分了解沈阳市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一是自2014年以来,持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在2023年、2024年成功举办两季“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活动规模扩充至9个单元70余项。“摸清家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公众开放日” “科技赋能—沈阳实验室考古公众开放日”等活动紧扣当下热点;沈阳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属国内首创,成为考古直达基层的新典范;于2023年起在省内创新推出“沈阳考古研学之旅”,让青少年学生研学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华文明。二是高规格举办“沈阳考古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沈阳举办讲座,将“沈阳考古讲堂”打造成为国内公众考古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高端文化品牌和探究沈阳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底蕴的公共文化活动平台。2019年以来,沈阳市考古所共邀请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沈讲学授课,为沈阳市民献上考古学术盛宴,持续收获好口碑、高流量。三是持续创新运营“沈阳考古”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陆续推出“一起考古吧”“这就是中国节”“历史印记—沈阳考古二十年回顾与展望”“声音文物志 文物有声话沈阳”“行走沈阳-寻找文物里的四季”等专题栏目,不断向社会公众普及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和考古学知识,发挥了以史育人的积极作用。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视与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