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以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引导推进沈阳市人工智能发展的提案》(第131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8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民建沈阳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引导推进沈阳市人工智能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技支撑,创新引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园区的建议

1.推进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新松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等8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其中,皇姑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了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一期规划算力1000P,首批建设208P,同时规划扩容搭建883P智能算力,构建千P级算力集群,为入驻企业提供端到端的算力支撑、数据、算法和模型服务。

2.持续发挥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达到101个其中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平台11个省级平台73个市级平台17个发挥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布局建设辽宁辽河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和前沿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加强环境适应机构学理论、新型机器人应用技术等研究,引领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二、关于统筹区域,协同推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建议

1.鼓励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其通过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全新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近年来支持沈阳蓝英工业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技术合同专项项目4项,拨付补助资金97.98万元。支持驻沈高校、科研院所等转化至本地企业项目58项,拨付职务完成人补助资金139万元,大力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人员与我市企业开展合作,促进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本地实现转化。

2.优化协同创新机制。辽宁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是我省建设的首个重点实验室群包括省内63家重点院所、企业等单位,共享科研仪器228台统筹开展科研任务组织、设备资源共享、人才团队引育和高端智库建设等创新活动,促进机器人科技和产业“双螺旋”发展。由新松公司牵头成立的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批准,成为国家、省市三级联盟。与上交大、天大、山大、吉利汽车等10余家单位组成创新联合体,推动新松点焊工业机器人在吉利梅山等国内多个汽车制造基地完成应用验证,解决我国汽车工业制造装备受制于国外问题

三、关于产业集成,融合发展,建设市场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环境的建议

1.成立沈阳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25年1月16日,举办了联盟启动仪式,东软集团、东北大学、沈阳数字经济企业协会、沈阳工业大学、沈阳新松机器人、沈阳数产公司、华为、中国联通沈阳分公司、沈鼓集团等9家单位联合发起,联盟汇聚了人工智能算力、数据、模型、技术研发以及相关核心产业、服务机构等100多家单位,以服务行业、推动创新、促进企业发展为宗旨,搭建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与对接平台,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深度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AI+制造”领域,富创精密建设“决策大脑”,已收集企业生产数据22万条,覆盖23个能力子域,形成10个解决方案开启智慧生产模式。沈鼓集团将机器视觉、环境感知等智能化技术引入到压缩机转子高效精密柔性智能装配过程,解决装配一致性不高、效率低等问题。在“AI+工业物联网”领域,中国科学院沈自所研发油田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生产计量、实时装备运维和智慧采油,破解油气生产提效难、成本高、油气综合含水高的“一难两高”问题,在辽河油田累计应用9.49万台,覆盖油水井26220口

四、关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营造发展氛围的建议

1.加强统筹规划引领。根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有关要求,结合沈阳创新发展实际,先后出台了《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年)》《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多项政策措施,汇集优势创新资源,推动引导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拟于近期印发《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把沈阳打造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地。

2.强化安全技术研发。加强通用大模型的安全可控技术攻关,提升大模型的稳健性和安全性。依托北方实验室开展多模态数据安全检测与评估体系研究,建立“防御-检测-响应”全链条防护机制,重点防范AI合成内容滥用等新兴风险,确保敏感数据“可用不可见”。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覆盖模型架构安全、数据可信流通、行业合规应用的技术体系,为我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