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锡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数智要素赋能沈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数智要素发展顶层设计的建议
加强统筹规划引领。根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2017﹞35号)有关要求,结合沈阳创新发展实际,先后出台了《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年)》《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多项政策措施,汇集优势创新资源,推动引导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拟于近期印发《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为核心,构建“算力平台加速、数据资源开放、关键技术攻关、特色园区建设、服务业升级发展、专业人才培育”的产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把沈阳打造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地。
二、关于加强智能应用创新体系构建的建议
推进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3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达到101个,其中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11个,辽宁省智能科学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大数据管理与分析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73个,沈阳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沈阳市视觉感知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平台17个。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被列入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深海高清智慧成像系统、多语言大模型智能系统等2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并在“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讯飞智能语音平台等产品中实现应用。
三、关于强化工业数据要素供给共享的建议
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建成辽宁省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沈阳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孵化平台,孵化行业解决方案338个。研发人工智能“大模型”14个,其中,“沈阳·太一” “东软·领智”“东大·青阙”等11个完成研发,“东软·领智”大模型完成国家网信办备案。“东大·青阙”、“东大·知行”分别在芯片陶瓷封装基板产线、紫光启明落地应用。
四、关于增强工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建议
强化安全技术研发。加强通用大模型的安全可控技术攻关,提升大模型的稳健性和安全性。依托北方实验室开展多模态数据安全检测与评估体系研究,建立“防御-检测-响应”全链条防护机制,重点防范AI合成内容滥用等新兴风险,确保敏感数据“可用不可见”。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覆盖模型架构安全、数据可信流通、行业合规应用的技术体系,为我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五、关于优化数智赋能升级服务体系的建议
深度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AI+制造”领域,富创精密建设“决策大脑”,已收集企业生产数据22万条,覆盖23个能力子域,形成10个解决方案,开启智慧生产模式。沈鼓集团将机器视觉、环境感知等智能化技术引入到压缩机转子高效精密柔性智能装配过程,解决装配一致性不高、效率低等问题。在“AI+工业物联网”领域,中国科学院沈自所研发油田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生产计量、实时装备运维和智慧采油,破解油气生产提效难、成本高、油气综合含水高的“一难两高”问题,在辽河油田累计应用9.49万台,覆盖油水井26220口。
六、关于加快开展产业数智升级行动的建议
推动机器人等重点领域产业发展。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沈阳市“中国机器人产业地标”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新松公司开展的2个项目,获国家立项支持。2022年到2024年,沈阳市先进制造领域登记技术合同592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48.69亿元。顺应人工智能技术向未来交通领域深入渗透的趋势,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运载工具产业。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