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存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科技人才“引培留用”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相关建议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引才育才方面
一是推进制定重点产业链人才政策。进一步助力我市“5+3+7+5”产业体系建设,聚焦高端装备(含机器人)、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航空(含航天)、食品、集成电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8条重点产业链,在市委人才办统筹下,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各产业链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研究制定个性化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
二是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实施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奖励。开展创新型企业家认定,经各地区推荐、工信局初审评审,认定辽宁达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慧明等17名创新型企业家,复核通过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秦宇等8名创新型企业家;2022年度我市共有66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系列考核评审,获得创新人才奖励3300万元。
三是加快中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以“兴沈英才计划”“大学生政策”等为依据,出台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省级项目配套奖励等实施细则,细化支持方式和支持标准,扩大政策的覆盖范围,2017年以来,共支持793个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团队科研经费1.1亿元。
四是统筹推进“带土移植”人才团队引育工程。出台我市“带土移植”团队引育专项支持政策细则,细化支持标准和支持措施,扎实开展政策宣传工作,赴铁西中关村、沈河区等开展“带土移植”政策宣传工作,持续推进“带土移植”需求储备库建设,协同我市各个地区整理“带土移植”创新、创业团队引育需求及储备共计52项,数量列全省第一。
二、关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环境方面
一是建立人才自主认定工作机制。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企业认可、市场评价、政府支持”的人才认定新模式,以科技研发能力、企业规模等指标为参照,指导各单位开展人才自主认定工作。2022年,授权220家有成熟人才管理体系的主体为人才自主认定单位;2023年,重新征集汇总84家单位(市科技局推荐66家、市工信局推荐85、市委办推荐10家)名单,累计授权自主认定单位达到304家。
二是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落实科技部、辽宁省科技厅有关部署,形成沈阳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坚持协同推进、强化政策支持、推广做法经验的工作步骤和工作任务。完善产业链企业工程系列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方案,制定完善的职称评审“直通车”工作方案,派出专业人员深入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并组织职称评审“直通车”工作业务培训。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到已开展自主评审的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沈阳开放大学开展调研,指导做好评审标准制定,评审程序实施等工作。
三是科学设立项目人才评价标准。科学设立市科技项目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四唯”倾向,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取消职称限制、学历限制;在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中,不再以论文数量、学历高低等作为关键性指标。贯彻落实“三评”改革意见,推进驻沈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在科技评价中的不良导向,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为科技人才“松绑加油”,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追求卓越。
三、关于培育创新文化,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方面
一是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化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升我市人才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在市委人才办的牵头统筹下,建设了沈阳市数字化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并于今年4月初实现试运行。通过建立“一中心、三平台”的结构体系,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办理,构成涵盖人才认定、项目申报、服务保障等多维度的“一网通办”全流程服务体系,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主动服务。
二是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围绕人才实际需求精准宣传,提高政策细则知晓度。依托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推出18个服务项目,协助人才解决好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事项。通过“线上+线下”方式,1-7月份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认定划分、惠才政策享受、子女入学入园等咨询、代办服务8611人次。
三是畅通渠道,持续推进人才引育工作。今年已开展了两批人才认定,共认定人才781人,其中B类29人,C类214人,D类538人。今年5月底举办的“博士沈阳行”活动成果丰硕,417名博士因活动扎根沈阳,已签约博士中,学科专业与沈阳市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相契合的有255人,占比61.2%。
四是提升外籍人才服务能效。高效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实现业务全程网办,将办理时限由国家规定的25个工作日减至5日甚至当日办结,采用“不见面审批”“先承诺、后提交”等措施,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为外籍优秀青年来华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可免除两年工作经验;获得教育或语言学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并从事教师工作的,可免除两年工作经验;为高端外国专家开辟工作许可绿色通道,提供容缺受理、承诺制等便利化审批服务,建立外国高端人才办理永久居留绿色通道,为高端人才在沈工作、居留提供了便利。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视与关心。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