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锡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大语言模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相关建议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设立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专项发展基金,组建沈阳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创新中心。为加大对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谋划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数字经济产业天使基金、信息产业创投基金(二期)、辽宁德鸿数科基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专项基金。其中,辽宁德鸿数科基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基金规模5亿元,于2023年成立运行,并完成对3家企业的项目的投资划款。依托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单位,建设辽宁省智能科学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创新平台23个,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为依托,以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创新发展为重点,组织重点创新平台就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示范,与北方重工、沈鼓集团、特变电工等企业开展对接,在装备制造、能源、汽车、医疗、航空等多个领域产品设计、质量检车等环节达成合作意向。
二、关于抢占人工智能技术高地,突破大语言模型赋能行业应用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方向,依托省、市科技专项持续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基于知识图谱和内存计算技术的政务中枢系统研发及应用”等8个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获得辽宁省2023年度“揭榜挂帅”立项支持,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沈阳市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探索沈阳“325”项目组织模式,以“自主攻关”、“联合研发”、“揭榜挂帅”等形式,对“28纳米制程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HDPCVD)设备关键技术”等7项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给予立项支持,支持资金2705万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智慧油田工业物联网WIA-PA技术与系统”项目获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解决油田采集“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实现油田的智能化管理。
三、关于构建面向行业的大语言模型系统工程范式,为大语言模型赋能行业应用提供工程建设标准和方法指引。建设辽宁省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沈阳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孵化平台等工程示范平台,提供应用开发场景分析、方案设计、技术导入、模型开发、应用开发、联合营销全生命周期服务,2023年共孵化行业解决方案154个。推动东北大学、美行等高校企业训练部署“沈阳·太一”“智者·乐行”本地原生大模型。基于主流开源基础大模型,东北大学、金睛云华等孵化“TechGPT”、“安心大模型”、“宙初”行业大模型,并部署了国家重点科研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最新发布的“鹏城·脑海”大模型,以及Bloom、LLaMA、BERT、GPT2、Swin、CLIP、Baichuan、ChatGLM、PanguAlpha等15个主流开源大模型,孵化3个行业大模型(“TechGPT”、“安心大模型”、“宙初”),持续增强“大模型”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
四、关于推动大语言模型应用场景建设,牵引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语言模型赋能传统行业智能化建设案例。加快推动沈阳本地原生大模型建设,依托东北大学建设“沈阳·太一”多模态推荐模型,解决大数据时代信息过载和用户无明确需求的问题,完善个性化推荐系统,填补了当下推荐类网络在模型方面空白。依托美行科技建设“智者·乐行”道路数据重建大模型,解决通常高精地图采集过程中的采集成本高、采集范围受限等问题。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软集团,布局金属材料热处理大模型、东软大语言模型建设,丰富完善全市人工智能模型发展体系。在AI+制造,新松公司突破机器人视觉、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中厚板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葛洲坝集团、深中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AI+工业互联网,中国科学院沈自研所开展的“面向智慧油田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突破无线通信测试、网络性能智能测试、智能压力变送器标定等技术,在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累计应用9.49万台,覆盖油水井26220口。AI+医疗,东软集团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医疗人工智能平台与辅助诊断系统,构建覆盖846种常见病,96万医学术语的知识图谱,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数十家医疗科研及服务机构示范应用,形成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典型案例。
五、整合产学研用多方资源,培育我市高素质大语言模型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加强政策引导,在市级中青年科技人才项目中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从事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等方向的人才给与支持。2023年,依托该专项支持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项目共计14项,拨付补助资金300万元。依托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重点院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聚焦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理论与方法、智能决策方法理论与方法、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人工智能理论,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4000余人,持续壮大全市人工智能人才队伍。依托沈阳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实训平台,打通政-产-学-研-用链条,与辽沈地区14所高校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课题、开设课程、实习实训、人才就业推介等系列活动,覆盖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2000余人。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