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年农民培训效果的提案》(第0366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18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张艳委员:

您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年农民培训效果的提案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年农民培训效果的提案,内容针对性强、调研了解的情况符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切中实际、提出的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有利于提升我市青年农民培训效果的好提案,我们对您关心关注“三农”问题,为解决农民问题而提出好的建议表示感谢。

您在提案中提出了目前青年农民培训状况。我市把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者和受益者,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组织实施了“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在实施过程中,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致富带头人。虽然我市在青年农民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科技现状,与新型农民对科技培训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培训内容、培训设施、培训方式、示范户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等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探索和完善。

我们积极采纳您的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提升青年农民培训效果。

一是把握好“四个坚持”,把有利于青年农民的培训坚持下去。坚持严格的学员选拔条件,选择有产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并有强烈求知欲望的青年农民入学;坚持从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和培训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要加大实践、实习课程的比重,使所学知识用得上;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要促成老师与学员结成对子,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关系,为学员产业发展提供长期技术指导。

二是积极探索培训方式,促进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让培训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我局已经将过去实行的半年制恢复为一年制的基础上,试办了两期提高班,征求农民学员后,今后还将坚持这一作法,在每年招生中,将提高班列入常规计划招生,从培训的层级上,建立梯队式培训模式,更加完善我们的农村科技培训工作。

三是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培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作得到了沈阳农业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主管校领导认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在办学条件上,继续教育学院继续完善搬迁后的配套工作,教学和食宿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教室宽敞明亮,学员与全日制本科生一样可以共享学校资源。在教学管理上,选派专人负责教务管理工作,针对学员需求制定教学大纲,按教学计划安排课程、选聘教师,培训师资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主、同时聘请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省内高校的MBA方面专家、教授,聘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为学员进行专题讲座。并配合任课老师做好实验教学和实践、实习等工作;同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加强了对学员的管理。在专业设置上,针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学员的实际需求,培训班共开设蔬菜(含食用菌)、林果(含花卉)、养殖、大田作物(含农资)四个专业,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学习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课时安排上,注重学员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减少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大量增加校内实习、现场教学等内容,组织学员到优秀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大型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完善自己的企业战略及发展规划。使实习、实践等培训内容达到总课时的30%以上。

四是以创新创业为最终目标,在招生及创业资助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省市主要媒体,同时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单,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各县区科技局充分利用专题会议、有线电视台等各种宣传媒介,邀请结业学员现身说法,广泛宣传“青年农民上大学”的成果,使广大农户真正了解到“青年农民上大学”的益处,为做好招生录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创业学习成果的应用,完善科技示范户认定及资助程序,通过建立和评审科技示范合作社的方式,加大对学员创新创业资助的力度,培养农民科技致富的榜样和带头人。   

五是认真总结典型事迹,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培训效果。组织在本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毕业学员在我市各区县和农业大学开学或培训结业典礼现场,举办“青年农民上大学‘双创’典型事迹报告会”,以“知识创造财富、创业实现梦想”为主题,分享农民学员在培训班上学习的收获,以及在各自创新、创业历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感悟,相互之间增进交流,产生共鸣。将面向各区(县、市、开发区)部分结业学员及科技示范户征集创业事迹,组织编辑印刷成册发放给农民朋友,为学员创业提供学习借鉴与参考。

六是改变传统报名方式,方便农民学员报名提高工作效率。从第十八期培训班开始学员将可以在“沈阳市兴农科技园地网”,“沈阳星火”手机APP客户端上直接进行网上报名、上传照片、查询录取结果、打印录取通知书等。对因特殊原因错过报名时间而又想参加学习的农民,经所在地科技部门推荐,市科技局备案,可以特事特办、插班学习。同时,进一步扩大在康平、法库等远效县(市)的招生比例,并为远郊县(市)家庭贫困的学员提供助学补助。

十五年来的实践证明,“青年农民上大学”是我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探索出的培养新型农民的成功模式,它架起了高校与农民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开辟了培养高素质青年农民的有效途径,是一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中坚力量,建立“造血”机能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农民致富技能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谢您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4月17日

(联系人:裴亚涛,电话1554195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