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快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261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8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李斌代表

提出的关于加快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一是设立生物医药投资基金。盛京金控集团立足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建成3只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相关基金。辽宁睿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规模10亿元,由盛京金控集团联合辽宁基金和东软旗下上市公司东软教育、医疗装备龙头东软医疗等社会资本发起,基金管理人是昊容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沈阳约印鼎泰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沈阳市参与组建发起的一只医疗健康领域专项基金,基金管理人为约印大通(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沈阳眼康英才投资基金由沈阳市天使投资基金与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盛京金控集团所属科技风投共同出资设立,规模5000万元二是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工作措施。制定出台《沈阳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明确了千亿产业规模的发展目标,提出了“1+2+3+N”的产业发展重点和“一核两翼多组团”的空间布局,明确了“六大工程18项任务,相应出台了18支持政策,每项任务均包括明确的实施路径、具体的重要举措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并在组织、要素、资金、服务、招商5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二、专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布局、发展重点,为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成立了沈阳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工作专班,专班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志宏作为牵头领导,专班成员单位包括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及铁西区、大东区、浑南区、沈北新区、新民市等相关区县。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专班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及链主企业共同推进全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确定了工作推进、议事协调、工作专报等工作规则。市领导同志牵头抓、行业部门专班抓、区县具体抓上下协同联动;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要事项,会商推进重点工作,协同解决难点、堵点问题,避免产业扎堆化同质化发展。

三、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多种模式开展技术攻关。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Angio-CT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开展面向Angio-CT整机系统设计,开展面向Angio-CT整机系统设计研制,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支持新品获批上市,对在我省取得相应原料药、药品或医疗器械、保健食品注册证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批件并实现产业化的给予100万-500万元资金奖励。实施重点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支持沈阳永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依帕司他片制剂技术攻关及生物等效试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依托沈阳市智能药物递送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了超高载药量智能自组装纳米药物制剂技术等5个智能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开展临床医学技术研究,2020年以来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开展课题研究50余项。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24年,沈阳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开展亮剑护航铁拳”“蓝天等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知识产权执法,持续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19年投入运行,是东北地区首家投入运营的国家级保护中心,面向沈阳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开展专利预审和专利确权工作。通过沈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发明专利授权时间由平均2年缩短至60.7天,为创新研发活动快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提供了绿色通道。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核准,自今年2月起沈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面向生物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

四、鼓励引育生物医药产业人才

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连续荣获“非凡引才贡献奖”和“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精心打造“博士沈阳行”活动,成功引进博士855名。编制《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支持引导企业提高人才引育精度。从青年群体视角出发,按照在校期间、求职创业期间、扎根发展期间三个阶段,全周期做好大学生政策供给,全年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7.1万人,其中博士1523人。创新实施“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学生近1500名。推动德生生物9单位实现人才自主认定东软医疗17家单位22人认定为我市人才4人为高层次人才向全市86家机构228个职业(工种)开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权,在教育、卫生系统下放自主招聘权,用人单位在面试环节拥有主导权,实现用人自主。通过开设人才驿站、解决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窗口等方式,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五、加强国家地区间合作与交流

面向重点国家、地区通过开展精准招商、组织企业参展、举办高端论坛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央地对接、京沈合作、技术交流等,为集群发展引入新动能。组织企业参加辽洽会、沈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药交会等产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定期举办沈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形成了专业化配套服务和庞大的专业买家信息数据库,产品主要涵盖了众多知名品牌的高科技、高尖端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全科创新产品,不断推动东北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的发展。成功举办沈阳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招商推介会,组织了沈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沈阳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招商推介会、医药企业人才招聘会等专题活动,为我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了资源对接、交流合作平台,全面展示了沈阳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为沈阳市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

六、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监管审批

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每年年初制定并下发沈阳市药品监管工作要点,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零售药店年度检查覆盖率100%、抽检不合格药品立案查处率100%、药品安全事故及时处置率100%等工作目标。同时,强化风险排查,构建“智慧+信用”监管体系,审批、检查、投诉举报处理、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等信息自动归集,通过信息归集情况自动形成信用评分,提高监管靶向性。每年制定并下发药品抽检计划,组织开展药品监督抽验工作抽检700--1200批次,重点针对新上市药品、既往抽检不合格药品、广告药品等品种开展针对性的监督抽检,并对抽检不合格药品百分百进行立案查处。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制发专项整治方案,开展中药饮片质量专项整治、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药品购销渠道专项整治、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专项检查等。排查安全管理风险隐患,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大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七、推进头部企业及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以释放头部企业订单为牵引、打造“整零协同”共同体的思路,围绕头部企业推进东软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园、德生生物制药产业园等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在铁西、大东、浑南、沈北、新民等区域内,建立了东软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园、德生生物医药产业园、拜澳国际生命产业综合体等专业化的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园区,作为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承接载体,为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提供专业化的物理空间。北方药谷德生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三生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内产能最大、技术领先,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以生物制药产业化和商品化为主要目标的国际标杆科技产业园区,带动包括药品开发、产业化,以及配套的原辅材料、耗材、工艺装备在内的全生态生物医药园区发展,促进世界生物制药行业创新技术和成果落户沈阳。同时,铁西区打造中德园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德生生物为龙头,建设公共服务及创新平台,打造以创新药研发及生产加工、检测、认证一体的区域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