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议》(第0182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8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单国峰代表

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成立专班统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围绕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布局、发展重点,为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成立了沈阳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工作专班,专班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志宏作为牵头领导,专班成员单位包括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及铁西区、大东区、浑南区、沈北新区、新民市等相关区县。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专班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及链主企业共同推进全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确定了工作推进、议事协调、工作专报等工作规则。市领导同志牵头抓、行业部门专班抓、区县具体抓上下协同联动;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要事项,会商推进重点工作,协同解决难点、堵点问题,避免产业扎堆化同质化发展。

二、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1.加大生物医药科研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Angio-CT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开展面向Angio-CT整机系统设计,开展面向Angio-CT整机系统设计研制,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支持新品获批上市,对在我省取得相应原料药、药品或医疗器械、保健食品注册证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批件并实现产业化的给予100万-500万元资金奖励。实施重点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支持沈阳永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依帕司他片制剂技术攻关及生物等效试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依托沈阳市智能药物递送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了超高载药量智能自组装纳米药物制剂技术等5个智能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开展临床医学技术研究,2020年以来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开展课题研究50余项,支持生物医药原始创新工作。

2.设立生物医药投资基金。盛京金控集团立足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建成3支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相关基金。辽宁睿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规模10亿元,由盛京金控集团联合辽宁基金和东软旗下上市公司东软教育、医疗装备龙头东软医疗等社会资本发起,基金管理人是昊容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沈阳约印鼎泰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沈阳市参与组建发起的一支医疗健康领域专项基金,基金管理人为约印大通(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沈阳眼康英才投资基金由沈阳市天使投资基金与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盛京金控集团所属科技风投共同出资设立,规模5000万元

三、鼓励引育生物医药产业人才

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连续荣获“非凡引才贡献奖”和“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精心打造“博士沈阳行”活动,成功引进博士855名。编制《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支持引导企业提高人才引育精度。创新实施“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学生近1500名。推动德生生物9单位实现人才自主认定东软医疗17家单位22人认定为我市人才4人为高层次人才向全市86家机构228个职业(工种)开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权,在教育、卫生系统下放自主招聘权,用人单位在面试环节拥有主导权,实现用人自主。通过开设人才驿站、解决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窗口等方式,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沈阳医学院等高校注重“双师型”及“行业导师”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聘任。首先,积极与辽宁药联制药有限公司等省内生物医药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本科生专业实践环节实行双导师聘任制(一人为校内导师、一人为行业导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其次,选聘沈阳化工研究院、沈阳食品药品检验所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不仅开设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制药工艺与技术、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表征等十余门贴合企业需求的工程专业课程,同时安排学生进入生物医药企业、临床医院进行一年期的联合培养与实践,从而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