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荣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十五五”期间大模型技术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组织开展“十五五”规划期间人工智能发展前期研究工作的建议
调研工作方面。2024年7月至12月,市科技局会同沈阳市数字经济企业协会、东北大学等单位,学习《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等上级指导文件7份,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汇总武汉等地区工作方案22份,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组织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自所等6所重点院校院所以及东软集团等100余家重点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15场,制定专题调研表12套,组织715家单位完成填报,全面梳理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情况。
二、关于建立人工智能孵化器的建议
沈阳市建成辽宁省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沈阳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孵化平台,孵化行业解决方案338个。研发人工智能“大模型”14个,其中,“沈阳·太一” “东软·领智”“东大·青阙”等11个完成研发,“东软·领智”大模型完成国家网信办备案。“东大·青阙”、“东大·知行”分别在芯片陶瓷封装基板产线、紫光启明落地应用。
三、关于营造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的建议
组织开展沈阳创新创业大赛。2013—2024年期间,沈阳市共组织申报1715个项目,其中在省赛获奖258项,国家赛获奖34项,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为提高创新创业大赛的影响力,打造强有力的“双创”品牌,沈阳开始组织地方赛,参赛企业数量逐年增加,项目质量稳步提升,各项特色活动接连不断。近三届大赛,每年在各区县组织大赛宣讲、培训、预路演等活动,3年共组织各项活动超过50场,超过1000家次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科技企业参加活动,同时,为鼓励各科技企业参赛的积极性,沈阳市逐步完善政策保障,组织了金融、科技中介等各类服务资源向大赛汇聚,集聚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力量,探索出了一条在政府引导下市场机制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方式,通过大赛,不仅培育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还帮助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在全社会营造了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一个汇集创新创业主体、聚集创新创业要素、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高效服务平台,为推动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关于推进沈阳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的建议
加快建设国家数据标注基地。以沈阳建设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为契机,依托沈鼓集团、东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登记制造业、医疗健康、文旅等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推进和平湾数据标注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开展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多模态数据技术攻关,形成行业数据采集、存储、清洗、标准化、标注等治理能力。
五、关于场景应用的建议
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深度拓展。在“AI+医疗”领域,开展医学影像数据智能识别、分割、检测与定量分析,降低漏诊率,提高诊疗效率,累计处理超10万病例。东软集团研发多模态医疗人工智能平台与辅助诊断系统,构建覆盖846种常见病,96万医学术语的知识图谱,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示范应用。在“AI+制造”领域,富创精密建设“决策大脑”,已收集企业生产数据22万条,覆盖23个能力子域,形成10个解决方案,开启智慧生产模式。沈鼓集团将机器视觉、环境感知等智能化技术引入到压缩机转子高效精密柔性智能装配过程,解决装配一致性不高、效率低等问题。在“AI+工业物联网”领域,中国科学院沈自所研发油田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生产计量、实时装备运维和智慧采油,破解油气生产提效难、成本高、油气综合含水高的“一难两高”问题,在辽河油田累计应用9.49万台,覆盖油水井26220口。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