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支持驻沈高校与国际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深度合作建议》(第0226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04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宁先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驻沈高校与国际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深度合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政府和民间国际合作渠道,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通过举办和参加国际创新创业活动、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引进国外高端创新人才、共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创新创业合作,推动我市相关单位拓展创新创业国际合作渠道,对接海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项目成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提升我市创新创业水平。

一、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1.利用政策和科技计划支持我市高校院所开展国际创新创业交流活动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了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民间组织、科技中介等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合作体系,出台了国际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政策,设立国际合作专项计划,搭建了一系列国际交流平台,以科技计划为载体,鼓励和支持我市创新主体“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创业国际合作更加活跃。

2017年以来,市科技局投入4720万元国际合作专项创新资金,带动我市创新主体投入研发经费5.5亿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其中:投入850万元,支持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国外优秀创新创业资源,合作在沈建立了“严寒地区绿色低碳与节能技术国际研究中心”“先进机器人学与机构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代建筑工程装备与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5家高水平国际研发机构;投入920万元,支持沈阳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等高校院所与美、德、俄等11个国家的15个合作伙伴开展了联合攻关、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建立了“中德汽车轻量化研究中心”,开发出“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复杂形状薄壁板件高能率冲击液压成形技术”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我市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国际渠道及科技合作平台,以合作项目和研发机构为载体,柔性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促成一批优秀海外科技成果和项目在沈落地。

2.加强科技招商政策宣传,吸引国际创新创业资源来沈开展合作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科技招商制度,加大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领域国际合作力度,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吸引国际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向我市集聚。

市科技局牵头编制了“沈阳市科技创新政策汇编”“沈阳市科技创新资源简介”“沈阳科技创新宣传片”等科技招商材料,充分利用“北京科博会”“海外学子创业周”“中意创新周”、科技招商出访团组等平台,组织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参展、参团,向国内外合作伙伴发放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汇编、技术合作及人才引进需求汇编,展示我市创新创业环境、优秀创新创业企业、最新创新创业成果,围绕我市需求与国外创新创业资源开展深入对接洽谈,为我市创新主体开展国际创新创业合作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

为充分发挥海外华人科技团体的作用,促进海外华人来沈开展科技合作及创新创业合作,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与海外华人科技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间合作渠道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渠道,与旅美科技协会、英国华人工程师协会、德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等海外华人科技团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组织双方人员互访、共同举办学术交流、开展项目对接等形式,了解国外最新前沿技术、科技成果和创新创业经验,推介我市投资环境、创新创业政策以及人才和技术需求,推动双方开展深入合作,引进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在沈落地。

3.支持高校和双创服务机构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开展国际合作

近年来,在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创新创业主体单位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自身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开展“双创”资源国际合作交流,已初见成效。

积极建设引进高端双创机构,成立了阿里云创新中心和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辽宁省人工智能孵化基地,将阿里巴巴和微软的先进资源引入沈阳,同时承办了2019阿里巴巴全球诸神之战创客大赛辽宁赛区赛和微软“创新杯”全球创新技术大赛辽宁区域赛,为我市高校学子提供进入世界级科技大赛展示才华、与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同场竞技的平台。

沈阳建筑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加入了亚洲孵化器协会、全球大学科技园协会(AURP),并在沈阳市科协的支持下,主办了东北地区首场“中国沈阳海智创业大赛海外项目对接会暨国际及海峡两岸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活动。

在市区两级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启迪科技园(沈阳)分别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与俄方共建中俄技术转化创新基地、中俄创新创业基地、俄罗斯院士工作站,明确在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虚拟现实等科技创新领域引进俄方一批高端人才,共同转移转化一批重点项目。

东创空间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积极开展双创人才培训合作,选拔东北大学优秀学生和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海外课堂”合作项目,并进行学术交流,双方围绕创新创业与最新前沿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为期2周的沟通和交流。

中新创客在德国、日本建立分支机构,与美国奥的斯、日本东芝、日立、德国蒂森等世界500强电梯企业开展合作,为外方合作伙伴提供产品设计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举办德国蒂森电梯信息化需求分析会,与美国智库联盟联合开展路演活动,参加韩国电梯展并举办创业路演活动。

4.支持举办和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近年来,围绕科技创新创业,我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企业和服务机构举办和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为我市创新主体开展创新创业合作搭建了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积极支持驻沈高校建设的创新创业载体举办或参加“2019沈阳创新创业大赛”“2018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第五届中国失控大赛”“2018辽宁创新创业大赛”“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国际化创新创业活动。其中:2018年,组织8家高校院所、24家众创空间单位参加“2018年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13家单位在现场与学子进行了面对面对接,共对接项目17个,对接人才9个,达成合作意向8项。2019年,组织东北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等载体参加“2019年海创周”系列活动。通过参加海创周期间举办的中国孵化器创新发展峰会,与Founder Space创始人、以色列Trendlines孵化器CEO等国际创业孵化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交流。鼓励我市高校举办面向国际的特色化创新创业活动,东北大学的“知行杯”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汇聚校友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引导海外人才回国回沈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2018年以来,我市支持沈阳化工大学、何氏眼科医院、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中国医科大学等单位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大会”“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第一届眼科大会”“2018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亚太材料科学院2018学术年会”“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2018医学院士高峰论坛”“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第二届眼科大会”等国际高端学术交流活动,近200位国内外院士,150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以及等高层次人才聚集沈阳,共为沈阳贡献了150多场分论坛、1500多个学术报告,发布了《沈阳市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咨询建议报告》《沈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咨询建议报告》《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年)》,成立了由13名院士组成的沈阳市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

此外,我市还积极组织新松机器人、金属所、东北大学等58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参加“北京科博会”“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辽宁-神奈川企业项目精准对接洽谈会”“澳门环保论坛”“中国-罗马尼亚科技合作研讨会”“俄罗斯工业技术—新西伯利亚2018展会”“中意创新周”等科技展会和对接交流活动,促成我市相关单位与15家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引进俄方6名院士、教授在沈共建院士工作站和中俄创新创业基地,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在沈联合共建现代建筑装备与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围绕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领域国际合作,我市还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双创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和友好城市等渠道,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科研院所、双创服务机构等建立协调有效的科技合作交流机制,鼓励和支持我市相关双创单位与亚洲孵化器联盟AABI、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全球大学科技园联盟AURP、欧洲EBN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等国际知名双创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2.构建双创国际交流平台

鼓励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自身合作渠道,举办高端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和科技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加强各国人员、技术、项目、信息的交流和技术需求对接,为双创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支持举办新松机器人、启迪(沈阳)科技园等单位举办“2019中国国际智创师创新创业大赛”、“俄罗斯高新技术工业展览会”等活动。

3.提高自身管理服务能力

进一步了解国际孵化器、创新社区、科技园与城市发展互动的机制及模式,接受国际先进的企业孵化理念,学习政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并提升国际谈判水平,更好地为高校、院所及相关双创单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通过以上工作,为推动驻沈高校与国际优质创新资源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整合、集成、优化双创资源,确保创新创业的优化升级在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感谢您对驻沈高校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9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