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大力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的建议》(第0732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7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宁先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沈阳市现有实际办学行为的高等学校47所,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和2019年,沈阳市分别被确定为国家“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试点”和“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我市先后与宝马公司和新松公司签订职业教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重点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2019年,我市以“沈阳市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组建沈阳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由区域内部分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牵头,吸纳区域内各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等参加,推进校企协同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开发等有序开展。

2020年,市科技局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项目60项,鼓励沈阳市辖区内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本地企业转化。其中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12所高校获得支持,共支持项目31个,涉及新材料,IC装备,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链方向。成果转化项目立足于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向本地企业转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大学、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动力,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支撑沈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初步测算,全部项目如期完成后,预期经济效益可达8.99亿。

二、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

我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如东北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办学模式,将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办成一个综合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学院。沈阳中德装备制造学院与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与教育(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订单化”培育高端职业技能人才,提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平台。

我市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在沈高校强化功能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加快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布局,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二是搭建沈阳市区域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的作用,推进教育和产业体系在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方面高效聚合、互补互促,充分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有机衔接。三是优化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方式,建立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发展共同体。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引企驻校”“引校进企”,加强校企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四是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发一批具有沈阳特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标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