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议》(第0960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7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沈小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的建议

今年,由市科技局牵头起草的《沈阳市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3月9日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实施。《实施方案》立足于增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动力,进一步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部署转化链,增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效能。其中,包含了建立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机制、推进高校院所完善创新制度、夯实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基础、完善高校院所转化配套体系、强化高校院所转化服务体系5个方面17项工作任务。下一步,我市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重大平台溢出效应、双创载体建设、重大装备首台套等内容,研究制定有突破性政策措施,并在全市创新大会上发布实施。

二、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建设的建议

1.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我市支持各区、县(市)与高校院所共同建立激励机制,共同投入物理空间,组建基金和运营团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19年,以中国医科大学市校战略合作为基础,推进了中国医科大学与浑南区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医科大学沈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并签署合作协议。今年,我市将依托沈阳药科大学,联合沈阳高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共建沈阳药大科技园成果转化基地,依托东北大学与和平区政府共建东大—三好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两个基地建设都已经启动。

2.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载体支撑,出台双创载体备案管理办法,建立国家、省、市、区梯次培育体系,全市双创载体达到175家。制定并实施《沈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扶持政策实施细则》,2019年落实资金593万元,支持沈阳国际软件园等双创载体完善孵化设施、提升孵化能力及孵化成效。探索“双创+楼宇”“双创+闲置厂房”“双创+高校院所”“双创+骨干企业”等双创载体建设模式,积极挖掘创新创业潜力,建设了大连理工大学沈阳铁西研究院、北方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等载体。推动引进高端化双创载体,阿里云创新中心、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辽宁省人工智能孵化基地、中国青年创业社区、沈阳·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等机构在我市落地。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支持专业化双创载体建设,盖恩科技创客空间、中科创新产业孵化园等载体通过专业化孵化服务,为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3.完善东北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2019年12月,省市区共建升级版东北科技大市场正式启动。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大市场实行理事会下市场化运营机构管理,以“一个目标、二个标准、三个定位、四个体系”,搭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平台,实现交流、展示、交易、服务、合作和孵化功能,全面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今年,我市将加大力度完善东北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金融集散功能,该项工作已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全市“重强抓”任务。目前,我市已对接科技部火炬中心和辽宁省科技厅,计划今年在大市场及有条件的地区筛选出4-6家设立技术合同登记试点单位。

三、关于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的建议

沈阳市已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按市场化母基金模式运作,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发起设立专项基金或参股其他各级政府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模式运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市科技局同德鸿资本合作,推进总规模2亿元的天使基金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企业;同航天科工基金公司合作,设立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沈落地转化。

四、关于加强技术转移服务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在推动技术转移中的重要作用,以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为支撑,提高技术转移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水平,2019年8月,市科技局批复成立沈阳市技术转移协会,12月,协会通过市民政局审批备案正式成立。同年8月,辽宁省技术转移机构联盟成立,协会和联盟秘书长单位同时选中了位于高新区的东北科技大市场,为我市高新区技术转移工作提供了优越条件。通过协会和联盟的资源整合,将有利于我市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服务的探索,搭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转移人才,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活跃技术市场,促进本市技术转移行业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