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洪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沈阳市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基本情况
2017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科技企业“双培育计划”,在组织领导、市区联动、政策措施、辅导培育、精准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探索了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的新模式,有效缓解了我市科技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弱的局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截至2019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70家,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917家,超过70%企业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630家,其中有44家成长为国家瞪羚企业,4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对产业增长贡献显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36家,连续三年领跑东北各市。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强化政府引导、支持、服务功能,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
一是确定培育目标。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的培育理念,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集成全市资金、金融、人才、环境等各项创新要素,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给予阶段性的重点支持,提供精准服务,扶持企业顺利通过发展过程中关键节点,使科技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企业创新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到2020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3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70家。
二是确定专项扶持政策。1.财政资金支持,对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费用总额超过10万元的,给予10万元补助;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补助;对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补助;对纳入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给予30万元补助;对认定为国家级瞪羚企业的,给予100万元补助。2.科技项目支持,市科技计划对培育体系的企业申报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承担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推荐纳入培育体系的企业申请各级各类研发项目支持。3.人才、税收各项普惠政策支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奖励、人才“24条新政”和“新9条”等政策宣传落实力度;扩大科技创新券补贴范围,提高补贴额度,推动企业向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等综合服务平台购买科技服务,降低创新成本。
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服务。1.开展专业化的辅导培训,市区两级的科技、工信部门定期开展政策宣讲解读活动,使企业及时了解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各项惠企政策,准确掌握企业创新主体梯度升级的条件和流程;全年分时段、分片区、分对象的开展“研发经费归集、科技人员管理、知识产权、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等辅导培训活动,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主动参与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2.倡导市场化的中介服务,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汇集各类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等方面服务;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引导企业布局核心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夯实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3.推进精准化的成果对接,征集梳理企业的创新需求,以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京沈合作等大型活动为载体,以需求为导向搭建项目路演、产品推广、投融资对接、技术交流等平台,引导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充分发挥市长—大学校长(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制度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对转化在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企业,择优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贴。4.提供个性化的管家服务,充分发挥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对症下药,提供诊断、政策、信息、对接等方面服务;支持企业参与各级各类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定期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实现技术层面的“内行碰撞”,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的有机衔接,推动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5.推进开放性的协同创新,深化科技型企业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院校、企业的合作机制,围绕“高精尖缺”领域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组织企业申报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降低引智成本;推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沈阳合作站等重点合作项目,发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沈阳分中心等载体作用,举办各类科技交流活动,搭建合作平台,帮助企业拓宽视野,集聚资源。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20年,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加快推动沈阳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建设,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质增效,不断培育创业团队、初创企业成为新的创新主体。通过科技招商引进一批、科技人员创办一批、新型双创载体孵化一批、传统产业改造一批等多种渠道,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扩张,进一步增强企业生命力,提升科技型企业的总体规模,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努力实现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创新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为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领域,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精心遴选创新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围绕“前沿技术、新兴产业、市场需求、企业规模、人才团队”等要素,开展定向帮扶和精准服务,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引进、科研投入、规范管理等方面达标升级,快速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强度大、注重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巩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东北城市的领先地位,力争实现对国内其他副省级城市的超越。
三是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遴选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优选一批沈阳市瞪羚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提供精准、集中、持续的个性化培育服务,扶持企业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增强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加快推进其成长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瞪羚企业,攻克一批新技术,建设一批新项目,开发一批新产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龙头引领、产业链延伸、集群壮大的局面。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