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雪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市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沈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部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6大重点任务,提出20条推进落实的意见措施。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建设,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1.培育发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我市2017年、2018年陆续出台《沈阳市技术转移机构管理办法》和《沈阳市技术转移机构动态管理考核评价办法》,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加速推动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两年来,共认定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1家,拨付技术转移机构奖补政策资金360万元。目前,我市各级技术示范转移机构41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3家、市级21家)。
2.探索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2017年开始发展集成果产出、转化、孵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其功能就采用新体制、新机制转化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两年来,共支持东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沈阳眼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工业设计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远大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东软智慧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法库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资金共计7500万元,培育引进研发团队32个,汇聚研发人员383人。
3.培养技术转移人才发展。我市于2017年开展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等人才队伍建设,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在东北科技大市场组织技术经纪人培训,成功举办两期技术经纪人培训班,邀请北京长期从事技术转移相关工作的著名专家为学员授课。2017年、2018年累计培训来自我市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学员213名。
4.建立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功能定位为推动全市资源共享、大型设备共享平台的科技条件平台于2017年11月28日上线开通,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截止2018年年底,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上线服务机构201家,聚集开放共享原值13.12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1863台(套)、科技成果1021项,提供科技服务项目2035项,服务中小企业583家(次),实现科技服务交易金额5200余万元。
二、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体制
1.建立高质量成果库。依托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统计”模块,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调查统计工作,摸清在沈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的情况,建立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库,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储备和科技成果转化报告作为对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后续支持的依据,目前库内项目1017项。
2.积极推动驻沈高校、科研院所全面推行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创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和机制。组织召开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会议,总结宣传推广东北大学“收益共享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沈阳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5%“黄金股”激励机制、沈阳化工大学“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订单式成果转化机制等做法,提高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
3.科技奖励制度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7〕55号),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取消了各类市级科技奖励,但我市仍积极组织推荐辽宁省科技奖励。2019年在辽宁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沈阳市共有97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授奖总数的48.5%。沈阳市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46项,涵盖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所有奖项和等级。在本次获奖的97个项目中,有63个项目曾获得过相关项目立项支持,占比达到65%,充分体现了沈阳市科技计划对全市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4.实施科技创新“双百工程”,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加速一批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2017年启动以来,“双百工程”累计立项项目281项,其中,重大科技研发项目144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7项。共安排专项补助资金2.28亿元,拉动全社会研发投入65.58亿元,拉动比例达到1:28。“双百工程”共解决关键共性技术813项,共申请专利1237件,授权专利524件。集聚高水平研发团队275个,科研人员达8400人。2017年我市R&D经费支出140.1亿元,增长1.15亿元,占GDP比重2.42%。
5.市科技局落实“盛京人才”战略和人才新政24条,设立了“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补助资金”和“高层次人才创业扶持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2018年核定资金计划3000万元,其中“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500万元,“高层次人才创新成果转化补助资金”1000万元,“高层次人才创业扶持资金”500万元。
6.引导和鼓励我市创新主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市科技局利用市级科技计划“双百工程”专项支持我市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实施成果转化,2017年以来投入1100万元,支持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西子航空产业有限公司、沈阳广泰真空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日本、西班牙等国跨国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开发出4K2汽车发动机、辊底式连续真空炉、2000kW试验台、航空铝合金硼硫酸氧化工艺、大容量换流变压器、新型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等具有领先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和新产品。
三、开展成果转化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1.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2018年以来,市政府连续两年主办大规模的科技成果对接会,累计征集3100家科技企业技术、资金、人才等发展需求和驻沈高校院所2000多项科技成果,同时邀请百余家投融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和50余家双创孵化机构参会,在对接会平台上进行多主体、多要素的交流互动。建立以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为中心,链接技术、资金、金融、中介等资源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业所用,促进企业加快成长壮大。两年来,对接会推动构建了政、产、学、研、用、金、介七位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拓宽了科技企业融通发展渠道。对接会累计达成意向390项,完成签约项目43项。
2.开展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与沈阳市科技局累计向沈阳市派遣15批科技特派员503人次到沈阳市73家重点企业中,科技特派员累计为企业引进、改进技术50余项,开发新产品10多个,申报国家专利14项,为企业提供咨询、技术服务近千次,累计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派驻沈阳机床集团的科技特派团参与了沈阳机床中捷钻镗床事业部合作的镗铣床项目开发,该机床属于沈阳机床“新五类”产品之一。金属研究所科技特派团与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紧密,开展了大型透平压缩机用高性能可磨耗封严涂层制备技术、膨胀机转子工作耐醋酸环境腐蚀、支撑轴承的磨损等研究。
3.推进市校、院地产学研合作。2017年沈阳市政府与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实施两所高校32个重点项目建设。目前,东北大学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在中德装备园落地,已有5个项目在园区进行中试;中国医科大学骨科机器人应用中心获批组建,完成东北第一例骨科机器人手术。同年,市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订新一轮院地合作协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其中,科技计划支持1000万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科先进制造研究院已经投入运行,两年来,累计转化科技成果9项,3个项目已经实现产业化。由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科研团队开发的高容量磷酸铁锂系列产品于2017年完成转化,成立了沈阳国科金能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2018年投产,当年实现产值138万元。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6月11日
(联系人:曹宇,联系电话:1894015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