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算力和数据资源,促进我市大模型 发展的提案(第653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4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信俊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算力和数据资源,促进我市大模型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相关建议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1.谋划推进算力资源统筹目前,我市已依托华为公司,建人工智能算力和算法全面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沈阳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算力规模达到300P依托寒武纪公司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算力支撑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规模达到100P依托百度公司建设国内首个算力、算法、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规划算力500P,一期,算力规模达208P。同时,和平、铁西等区县也已提出建设算力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年初以来,我局已启动《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编制工作,将统筹调度全市算力资源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其中,明确要探索建设全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引导各类公共算力及市场化算力资源接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深化政府统筹和市场化结合的运营机制,优先满足大模型迭代升级的算力需求,预留部分算力支持初创企业发展、科研机构研发以及高校院所人才培养。同时提升高速光传输网络基础设施承载力优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强数据要素供给。一是探索数据流通交易,组建沈阳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进“1+N”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组织申报组建辽宁数据交易所;有序推动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累计发布开放目录2011项,数据量约279万条。二是印发《沈阳市一体化公共数据目录编制指南(试行)》。累计编制数据目录10958项,挂载资源16375个,共享交换累计达到31.8亿次。逐步健全人口、法人等5大数据基础库和“一人一档”“一企一档”等专题库。三是成立全省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沈阳市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正式揭牌,中心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升数据资产的登记、评估、交易等环节的效率和透明度。

3.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辽宁省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沈阳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孵化平台等工程示范平台,提供应用开发场景分析、方案设计、技术导入、模型开发、应用开发、联合营销全生命周期服务,共孵化行业解决方案154推动东北大学、美行等高校企业训练部署“沈阳·太一”“智者·乐行”本地原生大模型。基于主流开源基础大模型,依托东北大学、金睛云华孵化“TechGPT”“安心大模型”“宙初”行业大模型,持续增强“大模型”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依托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重点院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聚焦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理论与方法、智能决策方法理论与方法、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人工智能理论,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4000余人。依托沈阳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实训平台,打通政-产-学-研-用链条,与辽沈地区14所高校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课题、开设课程、实习实训、人才就业推介等系列活动,覆盖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2000余人。

4.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为加大对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谋划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数字经济产业天使基金、信息产业创投基金(二期)、辽宁德鸿数科基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专项基金。其中,辽宁德鸿数科基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基金规模5亿元,于2023年成立运行,并完成对3家企业的项目的投资划款。依托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单位,建设辽宁省智能科学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创新平台23个,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为依托,以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创新发展为重点,组织重点创新平台就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示范,与北方重工、沈鼓集团、特变电工等企业开展对接,装备制造、能源、汽车、医疗、航空等多个领域产品设计、质量检车等环节达成合作意向。

5.推动融合应用示范。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软集团,布局金属材料热处理大模型、东软大语言模型建设,丰富完善全市人工智能模型发展体系。AI+制造,新松公司突破机器人视觉、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中厚板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葛洲坝集团、深中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AI+工业互联网,中国科学院沈自研所开展的“面向智慧油田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突破无线通信测试、网络性能智能测试、智能压力变送器标定等技术,在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累计应用9.49万台,覆盖油水井26220口。AI+医疗,  东软集团自主研发的研发多模态医疗人工智能平台与辅助诊断系统,构建覆盖846种常见病,医学术语的知识图谱,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数十家医疗科研及服务机构示范应用,形成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典型案例

感谢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