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开展人形机器人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提案(第620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4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曲道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开展人形机器人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相关建议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1.加强统筹规划引领。根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201735号)有关要求,结合沈阳创新发展实际,先后出台了《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年)》(沈政发﹝201819号)《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沈政办发﹝2018144号)《沈阳市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施》(沈政发﹝202111号)等多项政策措施,汇集优势创新资源,推动引导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2.优化协同创新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产业技术需求、装备需求、材料需求、工艺需求为导向,提高科研攻关效率、扩展资源协同范围,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全市机器人领域研发及应用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余家,各类创新联合体数量达到32个。由新松公司牵头成立的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批准,成为国家、省市三级联盟。与上交大、天大、山大、吉利汽车等10余家单位组成创新联合体,推动新松点焊工业机器人在吉利梅山等国内多个汽车制造基地完成应用验证,解决我国汽车工业制造装备受制于国外问题

3.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支持,获批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优化与应用科技部卡脖子攻关工程双臂真空机械手研发及产业化、辽宁省创新联合体科技重大专项面向智能工厂的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高性能真空机械手及传输平台研制”等重大项目,获批财政资金1亿元。通过“双百工程”、“揭榜挂帅”等方式,聚焦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技术需求,“省、市政策联动”,积极推动机器人及无人机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施攻关项目32项,支持资金1.2亿元,突破关键技术40余项。新松公司突破机器人整机优化设计、机电耦合参数标定与误差补偿、高性能动力学控制等多项卡脖子难题,建立与国外同类产品对标的指标体系,首次将重载移动机器人用于运输集装箱储能柜,成功突破在新能源细分市场的应用,带动国产工业机器人迈向中高端沈自所相关卫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承担的太阳翼和SADA在轨工作稳定,“海翼11000”全海深水下滑翔机保障我国深渊级科学试验站开展国际海域示范性应用,突破了机器人复杂结构零部件智能加工技术,实现了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装配过程的数字化。

4.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北大学、新松教育等力量,建设“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应用人才”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并探索校企人才培育新机制、新模式,培养满足产业创新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专业人才的定向输送。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育品牌优势,凝聚我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探索创新多元培养模式,累计培养硕博人才800余人;在专业人才方面,在东北大学成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并鼓励东北大学与新松公司联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已培养专业人才500余人;应用人才方面,新松公司全资收购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将德国双元制先进教育理念及办学经验引入我国,目前,已培养机器人应用人才近千人。

5.推动人工机器人示范。依托辽宁新次元智能等,加快沈阳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集群,目前,已完成未来科技馆和元宇宙体验街区的建设工作并投入运营,仿生机器人研学体验应用示范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库,是全国范围内仅有的10项一类项目之一。依托新松机器人、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成立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加快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研发布局,研发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打破国内普遍采用的旋转关节,自主研发完成了线性膝关节和踝节线性关节产品,线性关节相比旋转关节,结构更简单,力量更大,整个腿部与人腿更接近,目前两款关节已应用到腿部的设计中,正在进行上身和手臂的设计。

6.推动相关专项基金建设。已设立沈阳市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4亿元,重点为沈阳市域内人形机器人、集成电路装备等具有高精尖领域或硬科技前沿领域的高端自主创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创新与产业、资本、服务的有效融合。截至目前,已完成冷芯半导体、鑫谱晶体、新松半导体等8个科技项目,金额5499.5万元。

感谢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