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相关建议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一、注重整合优化科教创新资源。一是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打造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企业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专业化平台。目前,已注册服务机构204家,开放仪器设备2777台套,提供专家信息253人,发布科技成果2096项,注册企业用户2961家,提出企业需求1224个。2023年平台实现交易额1.3亿元,运行以来累计交易额达到4.78亿元。为引导我市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使用仪器设备、检验检测、专家咨询等服务,通过沈阳市创新券补助政策给与支持。2023年,共123家企业通过创新券兑付获得补贴资金400余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000余万元。二是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辽河实验室建设未来工业互联网科研基础设施,争取省一般债政策,启动未来工业互联网科研基础设施6个相关课题组的92台套仪器设备采购工作。支持辽宁材料实验室建设高能射线多束源多维成像装置。围绕高能射线多束源多维成像装置进一步优化可行性方案。支持东北大学建设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已拨付东北大学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建设专项资金3亿元,2023年支持东北大学争取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研究项目经费1000万元。完成隧道、采矿、油气、地热等四大应用场景开发及灾害模拟功能布局设计,与中国一重集团、北方重工集团、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杭州邦威有限公司、江苏恒立液压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合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6项,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际专利2项。
二、以未来技术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建设沈阳市科技创新发展智库。制定《沈阳市科技创新发展智库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谋划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沈阳市科技创新发展智库体系,设计了理事会秘书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智库研究基地的体系架构,提出“课题组织、研究基地持续发展、智库研究成果转化利用”等 5 个方面的运行方式,提升未来产业技术等方向布局能力。二是推动东北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建设。聚焦未来工业智能领域,以未来工业智能新技术发展为重点,探索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工业智能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改革创新形成高质量工业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未来工业智能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构建。目前,学院建有未来工业智能和未来智能工业2类本科生实验班,3个研究生创新实验班,累计本科生1188人,硕士研究生569人,博士研究生126人。支持东北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等重大、重点项目6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0余项。
三、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一是建立创新协同工作机制。落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书记市长联席会议精神,会同都市圈各市(区)兄弟城市科技管理部门,制定《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联席会议章程》、《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科技协同创新服务框架协议》《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成立沈阳都市圈高新技术企业联盟,整合都市圈各地科技企业资源,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各地企业间开展创新协作,初步构建了都市圈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实现了工作体系对接和科技政策互鉴,提升了都市圈科技系统的协同效率。二是联合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发挥沈阳中心城市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协同都市圈各地,针对各自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按照密切协作、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市场化机制,吸引政府、企业、社会投资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创新协作项目。推动辽宁材料实验室、东北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鞍钢共建“先进钢铁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深远海装备用关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创新联合体”等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利用省、市“揭榜挂帅”重大专项计划,促进都市圈各地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创新,目前已支持沈阳机床、阜新众辉、铁岭贵鑫等企业与沈阳工学院、沈阳化工研究院、东北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了“面向叶片五轴加工中心的热误差建模及补偿技术研究”等一批科研项目。
四、支持创新产品发展应用。一是研究落实国家政策。2024年4月,财政部制定印发《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并计划于6月1日正式执行。《办法中》提出合作创新采购全新的政府采购方式,采购人邀请供应商合作研发,共担研发风险,并按研发合同约定的数量或者金额购买研发成功的创新产品的采购方式。合作创新采购方式分为订购和首购两个阶段。既对供应商的研发成本“给补偿”,又以承诺购买一定量创新产品的方式“给订单”,通过“共同分担研发风险”、“共同开拓初始市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这种方式有利于推动创新产品从需求、研发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管理,更好地支持应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市财政局正在研究相关市级政策措施,有效支持创新产品发展。二是争取省级政策支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树立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典型,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目的、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创新体系。通过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助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多维发力,使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水平不断提高。168项创新产品列入《2023年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创新产品数量占全省的26.3%,居辽宁省首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
五、促进未来产业特色园区加速落地。强化“创新沈阳”空间建设。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为统领,扎实推进“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建设,东北大学创新港、飞行器未来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按照科创组团空间规划布局,有序启动科创楼宇、科创街区、科创园区建设,积极筹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45家大学科技园。目前,沈阳浑南科技城启动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复工建设,智慧之云孵化器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77%。科学家工作坊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50%。实施“新东拓”科技招商行动,共对接项目37个;沈北科教融合园数字汇客厅项目地下主体施工完成;刘嘉麒院士工作站正式获批,王向明院士飞行器未来技术等6个工程研究中心已获得省级批复。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