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产业创新孵化平台 助推沈阳未来 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92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0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民盟沈阳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建立产业创新孵化平台,助推沈阳未来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市政府于2018年12月16日印发了《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沈政发〔2018〕37号),以带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未来产业创新平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为依托,重点培育“3+2”未来产业体系,并通过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培育专项行动,在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智慧交通、生命科学、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储能材料、航空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定位明确、功能明确、运作规范的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承接或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开发一批标志性突出、带动性强的重大产品和服务,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2023年全市新增沈飞线束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总数达到82家。

一、以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搭建国资控股的产业创新孵化实体平台

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沈阳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不纳入编制管理的法人事业单位。该单位成立的初衷就是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有效聚集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资源,着力开展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协同和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平台和公共技术(检验检测)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孵化专业领域研究所、投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力争建设成为沈阳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力量。

在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方面,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校院联投”模式,解决科学家创业职务发明及高校知识产权归属这一共性问题;实施“研发外置”模式,通过“股权投资+团队控股”等方式,推动科技型企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直投转股”模式,通过联合企业家运营团队、科学家技术团队共同设立项目公司的方式,解决科学家团队创业经验及市场思维不足的问题;实施盛科40人才工程,面向40岁以下海内外优秀在读博士主导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项目,采用基金出资、科学家在沈阳设立项目公司、形成成果归公司所有的方式,探索招引优质人才和科研成果在沈落地的新模式。

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运营方面,2023年4月,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联合发起成立了总规模4亿元的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该基金委托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基金管理机构沈阳盛科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具体投资运作,重点聚焦沈阳市域内科技前沿领域的高端自主创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截至目前,基金已完成对远程摩擦、航燃科技、冷芯半导体、沈阳鑫谱晶体、科利医疗等5个项目的投资。2024年3月,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沈阳恒信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了首期规模1亿元的沈阳盛科恒信股权投资基金,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阶段硬科技项目的投资。随着该基金的设立,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上,初步实现了概念验证、转化、加速等三个阶段的市场化科技创新基金布局。

二、推进科创孵化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创新生态

沈阳市大力推进科创孵化载体建设,着力构建良好的科技型企业成长生态。2023年我市组织推荐26家双创载体申报省级双创载体,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7家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占全省47.6%,位列全省第一。组织开展市级双创载体申报备案工作,新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25家。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双创载体总数达到262家,其中国家级双创载体38家(孵化器10家、众创空间28家),省级双创载体111家(孵化器17家、众创空间94家)。科创孵化场地面积469.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团队超过1.3万家,集聚创新创业人员61278人。

一是聚焦未来产业建立专业的孵化平台或园区,为初创企业和科研项目提供物理空间、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如皇姑区的智优沃数字产业孵化器、沈阳数创工厂,大东区的中科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科大讯飞沈阳产业加速中心等。

二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常态化对接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在高校、院所、企业和科创孵化载体之间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互动和交流,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聚集创新创业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2023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沈阳地方赛暨2023沈阳创新创业大赛”,共组织237家科技企业报名,遴选推荐95家企业参加省级创新创业大赛,12家企业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其中2家企业晋级总决赛,均创历年新高。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导下,沈阳市科技局、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组织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全国赛”,共246家优秀企业参赛,50名基金、风险投资等领域专家到场担任评委。

三、积极探索构建“研究院+产业园区”模式

一是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总体目标,加快构建我市“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发展格局,统筹推动、一体布局、重点聚焦、错位发展,高标准建设科创街区、科创园区,推动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并通过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等措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创新企业和项目入驻。

二是围绕产业园区的定位和发展需求,依托高校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布局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新型研发实体,为产业园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引领。如辽宁材料实验室,聚力发展颠覆性技术,旨在打造材料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巩固提升我市材料研发和材料产业优势地位;如辽宁辽河实验室,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推动制造业变革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沿,面向国家智能制造技术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重大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三是依托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拓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孵化领域专业研究所、建设科学家工作室、投资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等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力量,共同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23年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与王向明院士项目团队的合作,争取沈阳飞行器未来技术研究中心在沈落地,实现项目的实体化运营。

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集高端人才  

近年来,沈阳市始终将人才作为振兴发展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等方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高素质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引育力度,不断创造良好环境,让人才充分迸发创新创造活力。

在健全评价认定机制方面,沈阳市持续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构建“企业认可、市场评价、政府支持”的认定模式,已向300余家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按照“同规则、同待遇”原则,通过薪酬待遇、工作经历、业绩贡献等对无条件“帽子”人才开展评审认定。打破职称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推进职称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高技能人才也可获得中级以上职称。

在扩大用人自主权限方面,市人社部门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不再做审批备案,将权限充分下放,由事业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自主实施。设立“沈阳市人才编制池”,统筹500名事业编制,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薪酬待遇激励,事业单位可将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提高至沈阳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300%。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职务科技成果发明人对成果所有权占比可达90%。

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自组建以来,着力构建由项目经理、高级顾问、首席科学家、青年人才和盛科研究生共同组成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与发展的体系。注重导入“项目+团队”资源,已引进院士8人;注重培育“精准滴灌”人才,协同8个高校院所联合培养盛科研究生23名;注重吸引“盛科40”人才,落地项目7项,集聚团队骨干人员25人。

五、盘活闲置楼宇资源,释放创新孵化潜能

我市鼓励各中心城区盘活闲置商务楼宇资源,探索“双创+楼宇经济”模式,不断拓展创新孵化空间、释放创新孵化潜力,促进创新创业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

1.浑南区。全面推广“双创+楼宇经济”模式,根据楼宇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打造以提供创意设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特色的专业化楼宇。截至目前,共盘活君汇中心(蓝鲸SOHO数智创新空间)、福融大厦(联美智创空间)、曙光大厦(世博天逸文化展示众创空间)、市知识产权大厦(高科创投众创空间)、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沈阳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AI企业孵化器)、生产力大厦(沈阳高新区富国禹铭众创空间)等6栋楼打造双创载体。

2.皇姑区。区政府携手皇姑区5A级商务楼宇—中信信悦汇,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产业集聚楼宇,引进落地网易、金蝶、腾鹰等一批优质项目,通过加速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形成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生态。沈阳数创工场、沈阳科创中心、星云产创加速中心由国内知名园区运营商运营,通过盘活区内闲置楼宇,赋能楼宇不断发展壮大,为科创载体提供运营项目多元化全方位策略发展升级服务,形成了区域科创强劲力量。

3.铁西区。通过双创载体建设盘活区内闲置资产,进一步推动区域双创氛围提升。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当前使用楼宇—奉达大厦,原为沈阳经开区管委会办公楼,经过4年时间运营,已建成为省市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签约入驻企业200余家,入驻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3亿元;中科(沈阳)产研院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使用楼宇为沈阳经开区管委会闲置楼宇,首期改造4万平方米的定制化、柔性化、智能化厂房,仅2023年入驻的9个产业化项目就实现了平稳生产,累计实现营收1.3亿元。

六、搭建平台,为技术孵化提供场景应用支持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创新工作,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场景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场景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场景创新生态,市科技局联合市国资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行动方案》。一是开展场景征集,形成场景清单,市科技局负责征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市国资委、各区(县)市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征集央企、国企和民企应用场景提供清单;二是开展场景发布,组织场景对接,市科技局委托第三方定期发布“两张清单”并组织洽谈合作;三是制定资助政策,支持首次转化,市科技局、市国资委根据对接合作情况,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相关政策,对为在沈首次转化实施重大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的创新主体给予资金支持。

感谢贵单位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