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创新研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32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4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王琳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创新研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相关建议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1.推进算力体系建设。依托华为公司,建设沈阳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规划建设总面积12000平方米,依托昇腾全栈AI技术实现人工智能算力和算法全面国产化和自主可控。目前,沈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完成(二期)扩容建设,算力规模达到300P,成功获批成为国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算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依托寒武纪公司建设沈阳智能计算中心,总投资1.55亿元。目前,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算力规模达到100P,主要面对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算力支撑。依托百度公司建设沈阳智能计算中心,规划算力500P,总投资4.82亿,在打造国内首个算力、算法、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预计今年7月份一期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算力规模达到208P

2.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依托中国科学院沈自所、东北大学、新松机器人等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瞄准智能芯片、智能语音及翻译、智能图像、智能器件四大核心产业,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医疗与健康服务、智能物流、智能家居六大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开展4+6”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省、市科技专项持续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基于知识图谱和内存计算技术的政务中枢系统研发及应用”等8个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获得辽宁省2023年度“揭榜挂帅”立项支持,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沈阳市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探索沈阳“325”项目组织模式,以“自主攻关”、“联合研发”、“揭榜挂帅”等形式,对“28纳米制程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HDPCVD)设备关键技术”等7项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给予立项支持,支持资金2705万元。中国科学院沈自研所研发的“智慧油田工业物联网WIA-PA技术与系统”项目获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解决油田采集“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实现油田的智能化管理。

3.推动典型场景应用。AI+制造,新松公司突破机器人视觉、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中厚板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葛洲坝集团、深中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AI+工业互联网,中国科学院沈自研所开展的“面向智慧油田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突破无线通信测试、网络性能智能测试、智能压力变送器标定等技术,在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累计应用9.49万台,覆盖油水井26220口。AI+医疗,  东软集团自主研发的研发多模态医疗人工智能平台与辅助诊断系统,构建覆盖846种常见病,96万医学术语的知识图谱,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数十家医疗科研及服务机构示范应用,形成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典型案例

4.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辽宁省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沈阳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孵化平台等工程示范平台,提供应用开发场景分析、方案设计、技术导入、模型开发、应用开发、联合营销全生命周期服务,共孵化行业解决方案154个,形成东北大学-TechGPT行业大模型与知识图谱、美行科技-面向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计算所-电力智能化应用套装软件等8个省级人工智能示范解决方案。推动东北大学、美行等高校企业训练部署沈阳·太一”“智者·乐行本地原生大模型。基于主流开源基础大模型,依托东北大学、金睛云华孵化TechGPT安心大模型宙初行业大模型,部署国家重点科研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最新发布的“鹏城·脑海”大模型,以及BloomLLaMABERTGPT2SwinCLIPBaichuanChatGLMPanguAlpha15个主流开源大模型,孵化3个行业大模型(“TechGPT”、“安心大模型”、“宙初”),持续增强“大模型”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

5.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供给侧”有效供给能力,遴选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人工智能领域重点科研机构,建立科技成果备案制度,出台《沈阳市重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备案奖励专项实施细则》,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对科技成果备案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院所给予最高 10 万元的奖励。定期向市科技局备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提升“需求侧”引领承接能力,支持企业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专项实施细则》,创新实施中试基地“奖补”变“股权”政策,推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7个人工智能领域中试基地建设,其中,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通过技术服务等方式支撑  100 余家机器人骨干企业完成 30 余个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完成机器人核心元器件设计服务平台等 23 个研发平台、工业机器人检测验证系统等 3 个测试平台、智能制造机器人试验验证系统等 13 个中试平台的建设,以技术转移形式孵化 2 家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服务形式形成 30 余个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制定国家标准 2 项。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