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莹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优化科创空间布局、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重点工作上取得长足进展。
市科技局在深入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加强企业科技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持续发力。上半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978家,新增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640家,目前已累计培育各类独角兽企业15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总数达2861家,占全省41.6%,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28936家。科技型企业增量与总量蝉联全省“双第一”。
市科技局将继续锚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沈阳决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争当辽宁省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构建技术创新策源平台网络。推进浑南科技城完善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服务街区、东北大学创新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组织7个科创街区、13个科创园区聚集创新资源,孵化转化科技成果。支持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快速发展,深化重点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双群互动”。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沈阳“325”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力争年底前累计攻克关键技术300项。建立“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机制,深入推动沈阳仪表院、沈阳芯源微电子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行动。构建贯通式成果转化体系,“一校一策”“一所一策”支持驻沈高校院所落地转化科技成果,通过“中试+平台”“验证+中试”“中试+园区”等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搭建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举办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东北地区对接活动,推动校企精准对接,实现供需双向奔赴。
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建立企业创新“积分制”评价机制,选派科技特派员“订单化”服务企业创新需求,联合商业银行开发“盛科贷”“人才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重点特色工业产业园区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
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制定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支持政策,鼓励创新主体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实验室5家以上。深化哈长沈大四市科技创新合作,协同都市圈各地建设飞地创新中心,构建“研发在沈阳、转化在都市圈”协同创新网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