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关于成立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提案(第545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31日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薛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挥科创委作用,统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促进驻沈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沈阳市建立了市长大学校长(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建立市政府与高校院所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集聚全市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资源和优势,将沈阳(企业)创新需求转进去,成为高校院所的创新方向;将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转出来,成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能量。特别是在成立了由王新伟书记、吕志成市长担任主任,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中共沈阳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后,专题设立了产学研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区县政府、企业、金融、中介等更多要素参与进来,集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出台政策文件。为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分别于2017年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促进沈阳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2020年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2021年以科创委文件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2022年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沈阳市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行动方案》、2023年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沈阳市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科技成果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全方位、多角度地系统部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政策创新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

三是召开工作会议。截至目前,我市共召开沈阳市市长大学校长(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7次,通过组织征集创新需求,协调解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事务问题,为驻沈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创造条件;召开沈阳市政产学研合作工作推进会议3次,聚焦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加速“创新沈阳”生态建设和品牌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二、壮大经纪人群体,提供专业技术转移服务

一是培养专业技术转移人才。依托“东北科技大市场—技术转移协会—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人”服务体系,壮大技术转移专业队伍。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辽宁)培养基地建设,开通线上培训课程,培训人数大幅增加,仅2022年基地为全省培育技术转移人才474人,其中我市270人。发挥技术转移协会作用,积极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2022年开展的沈阳市第八期技术经纪人培训,新培育技术经纪人185人,全市技术经纪人累计超过900人。开展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试点,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培育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每年培养科技评估师50余人,目前全市科技评估师超过150人。这些专业技术转移人才不仅有技术转移机构的从业人员,还包括驻沈高校院所、企业内设科技成果转移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实现了高校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机构的全覆盖培养。

二是发展专业技术转移机构。为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制定出台了《沈阳市技术转移机构管理办法(暂行)》,从规模人员等基础条件、服务情况、服务能力、规范管理、社会信誉等方面引导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发展,并对技术转移机构动态管理,及时跟踪考核评估,优胜劣汰。截至目前,全市备案技术转移机构57家,省级及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1家,占全省40.5%,位列全省第一。

三是健全完善激励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高校院所内部技术转移体系和制度建设,驻沈高校院所基本实现了专门的内部技术转移机构全覆盖,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目标和绩效奖励机制,建立健全了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和制度流程。为了解掌握驻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情况,遴选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等18家驻沈重点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备案制度,定期向市科技管理部门备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绩效评价机制,每年对已备案技术转移机构绩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示范机构或取消备案资格。制定技术转移机构奖励政策,对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的技术转移机构,每个项目按照企业实际支付技术合同费用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开展技术经纪人“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每年根据技术经纪人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参与成果撮合对接活动、促进技术合同签订等情况,认定年度“服务之星”,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三、开展常态化对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一是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服务行动。为推动我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发展优势,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服务行动”,由6名局领导带队、20名处级领导干部组建服务专班,并成立了6个工作组,面向驻沈19家重点高校院所征集、挖掘需求,进行“一对一”包保对接,在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精准有效的科技服务。通过开展送政策上门、组织供需双方对接、开辟引才引智绿色通道等高质量、全方位科技服务,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二是组织多种形式撮合对接活动。完善东北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发布、创新需求对接、科技成果评价、技术成果交易、科技经纪人服务等市场服务功能。2022年,东北科技大市场发布面向5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征集筛选的科技成果57项,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组织3次路演对接活动,全年共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2059项,开展精准化路演对接、成果评价、区域合作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95场次。聚焦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技术细分领域,开展项目路演推介,促进“有机硅季铵盐”技术、守望者医疗巡检机器人等成果对接。开展“专家企业行”系列对接活动,组织市技术转移协会及行业专家走访企业,准确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小、精、准的科技成果对接,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搭建“盛菁汇”常态化路演平台,2022年在主会场累计举办28场路演活动,共计为110个优质项目提供展示对接平台。并以此为引领,促进皇姑“皇钻汇”、沈河“智创汇”、铁西“京沈汇”、和平“三三汇”等平台开展特色活动。

三是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为解决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公共服务能力问题,建设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截至2022年,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汇聚各专业服务机构311家,大型仪器设备2777台/套,可提供服务项目3121项,2022年度平台订单479笔,订单金额11490.86万元,解决企业需求200余项,成功对接完成约100次技术服务。为解决科技成果中试熟化问题,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制定出台《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全市省、市两级中试基地达35家,其中省级典型示范中试基地1家、占全省25%,省级中试基地12家、占全省37.5%,基本建成领域全覆盖、管理体制新、运行机制活、中试成效好的中试服务网络体系。为解决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问题,积极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截至2022年,全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超过300家。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